物流“旱情”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12-03-31 已阅:1827次
        我国物流成本过高,使第三利润源遭遇“旱情”,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议的话题。3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33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许多建议,包括取消公路收费站、中央要减免税收、地方要放开市场等等,仅物流方面的提案、议案就超过了240多份。
        其中反响比较大的有,全国人大代表、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武和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直指物流业“怪现状”,称乱罚款等导致企业成本高企,部分日用品的流通成本甚至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认为,现代物流是零售现代化的最后一关,需要从立法层面整合物流资源,改善公路收费,优化交通管理,规范第三方物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能源涨价推动物流成本升高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而“减少畅通流畅环节、降低畅通流畅用度”,是目前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专家指出,物流成本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一方面是人工成本,物流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的整个工资水平价格上涨较快,物流行业也有相应的体现。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运输当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气,它们的整体价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能源价格的上升对于物流成本有一定的刚性推动作用。
        近几年,由于世界油价一路上扬,我国燃油价格也逐年提高,致使物流成本不断拉高,成为市场物价上涨的直接推手。而过重的路桥费、高物价等,无形中也反作用于物流成本的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3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去年过路过桥费平均支出为4459万元,平均占运输成本的34%。从集装箱拖车看,它在运营成本中油耗占到46%以上。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路桥费所占集装箱拖车经营成本比例更超过了19%。
        此外,产品从工厂到市场流通环节过多,也是推高物价的重要因素。身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一职的全国人大代表、宝供物流企业团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武说,他调研中走访了一些门店,发现一个出厂价只有24元的小马达,在北京卖到185元,门店的老板却说利润太低,问题就在于畅通流畅环节过多。全国政协委员韩雅玲也表示其在调研了20种各类食品后发现,商品从出产基地到市场,往往要经由少则3个、多则近10个畅通流畅环节,每个环节价格都或多或少地上涨,终极销售价格远高于本钱价。高物流本钱“卡”了民生的脖子,诉苦菜价贵的声音此起彼伏。
        控制物流成本须加大改革
      “衡量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尽管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下降基础仍不牢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说,不过整体而言,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降低物流行业成本。他指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经济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4000多亿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在两会以后,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现已有16个部门组成8个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各项调研,了解流通成本高、环节多的一些原因,这些有当前直接的成本上涨推动的原因,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比如组织化程度低、结构性的税收等等,还有对公益性的流通设施的投入不足等等。据了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进一步深化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更丰富的依据。
        其实为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2011年12月30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已决定自今年2月1日起,取消253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部分内容涉及物流企业。
        也有专家认为,应该降低物流中税收和财政的压力,真正让利于民、让税于民。从物流的整体发展来看,通过不断的减少中间成本使得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高成本物流的突围之路
        油价上涨,人工成本在增加,利好政策的落实还需时日。以税费负担和政策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紧箍咒被戴到发展还未成熟的物流业身上。如何走出一条物流成本下降之路?如何让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
       “物流成本之高已经积弊累累,只有降低物流成本才能给经济发展放行。”内蒙古物流协会会长张海峰说,降低路桥费以及油价,应该是降低流通成本的重要举措,而调整结构、降低税赋、多式联运、信息先行,也应成为降低物流成为的治本之策。
        业界人士认为,多式联运可减少中间卸、装、倒运环节,既可以节省货物运输时间,又可以大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多式联运早已被普遍采用,以牵引车拖挂半挂车组成的汽车列车运输的甩挂方式占到运输总量的70%80%。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开展多式联运。
        采取 “物流+市场”的模式,将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长途汽车站规划在一个区域内,红火的市场可带动物流业的发展,也缩短了运程更降低了成本。有从业者建议,大中型城市对于货车进城,要规定路线、车型、卸货点,减少限行时间和路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建议,物流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等收费标准按照工业企业对待;城市建设配套费、消防、防洪、防空等其他相关规费,应根据具体情况免除或以下限收取。全面清理高速公路收费站点,逐步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实行全面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政策,杜绝各类变相收费。全面清理针对物流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此外,第三方物流公司要跟银行合作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即仓单质押。此种方式对金融机构而言,扩大了信贷规模,降低了信贷风险;对中小企业而言,获得了金融支持、提高了资本运作效率。对物流企业来说,拓展了业务,增加了收益,因而就是三方合作共赢、共利之举。
◆资料链接◆
        第三利润源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第三利润源泉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在1970年提出的。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商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于是就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即第一利润。当产品充斥市场,转为供大于求,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泉,这就是第二利润。当销售达到了一定极限时,同时发现物流不仅可以帮助扩大销售,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新利润增长源泉。
        于是,出现了西泽修教授的“第三利润源”说。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自《中国水运网》